齒輪箱是連接機組主軸和發電機的傳動部件,其主要功能是將主軸的低速運轉輸入,轉化成中速或高速發電機所需的輸出,是風力發電機中的重要部件之一。
一般齒輪箱質量為十幾噸至幾十噸,整個機艙距地面幾十米至一百多米高,一旦出現故障,不僅維修困難,而且費用也很高。隨著風電機組單機功率的不斷提高,在某種程度上其故障率和壽命局限成為風電發展的瓶頸。Vestas 公司就曾經一次性更換了 80 臺風力發電機的齒輪箱,損失巨大; Micon 公司因幾千臺齒輪箱的質量問題被迫更換,導致公司破產。
而國內、外的應用實踐表明,在風電齒輪箱的所有零部件里,軸承是最薄弱的環節之一,據統計,齒輪箱故障 中 約 80% 是 由 軸 承 失 效 所致[11 -12]。雙饋風電機組齒輪箱基本上都是由行星級和平行級組成。對于輸入軸承,由于其轉速低,導致輸入軸軸承也就是行星架支承軸承的油膜形成往往比較難。常見的行星架軸承失效的原因主要是當剎車或是其他出現軸向載荷交替變換方向的工況時,主軸及其后面連接的行星架在軸向可能會有竄動,如果竄動量足夠大,則對圓柱滾子軸承會造成沖擊。而且,由于內齒圈和齒輪箱箱體是連成一體的,所以行星輪和行星架一起軸向竄動還會對行星輪造成齒面磨損。
行星輪軸承失效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軸承外圈和行星輪內孔之間過盈配合量不足,或是由于齒輪變形而使兩者接觸面積減少的情況下,會出現外圈跑圈和磨損。高速軸軸承失效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圓柱滾子軸承及四點接觸球軸承組合在高速級的應用中較為常見,在高速和低載的情況下,圓柱滾子軸承容易出現滾子打滑和滾道滑傷,而球軸承可能會出現滑傷和微剝落的損傷[13]。
發電機軸承與通常發電機組的軸承相比,除了要承受變速和變負載外,沒有大的不同,不再單獨論述。

推薦閱讀: